昨天,上海麥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戲劇學院虛擬空間實驗室共同宣布,新技術革命對接上海往事,并與舞臺融合,成功“復活”了阮玲玉、周旋、蝴蝶、張愛玲等一系列形象,讓她們以原有的面容和形象,站在舞臺上表演,并用虛擬多媒體劇的全新形式,呈現個性鮮明的傳記故事?!抖际型隆罚ㄉ虾F┲弧度盍嵊瘛穼⒃?月6日-9月5日在靜安800秀(常德路800號)首輪每天兩場上演。
以往,無論是張曼玉演的阮玲玉,還是徐帆演的阮玲玉,畢竟還是張曼玉和徐帆。如何才能看到阮玲玉、蝴蝶、周旋、張愛玲當年的音容笑貌,甚至與她們隔著時空對話?3D全息技術讓這一切變得可能。
近年來,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王國主導的3D成像全息投影技術,成功地以影像“復活”了奧黛麗·赫本等國際巨星,喚起民眾對以技術手段“復活”已逝明星的興趣。去年,鄧麗君去世20周年之際,借助技術,另一個時空的鄧麗君也“復活”在舞臺上,近在咫尺,輕歌曼舞。
據悉,這次讓阮玲玉“復活”的3D全息投影技術,是一種觀眾無需佩戴3D眼鏡的裸眼3D技術,原理是通過不同數量的投影機,把真實影像或事先經過制作并具有立體效果的數字影像均勻對稱地投射在成像膜上,經過光的衍射和折射,再現三維影像,將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的半空中成像。細分的話,這一技術還可以分成360度、270度和180度三類,實現方法和應用領域不同。
這次的“阮玲玉”,采用的是45度角虛擬成像的技術,使用180度全息投影,將LED圖像反射到呈45度放置的全息膜上。為了達到每一個表情都活靈活現,制作過程中抓取了大量阮玲玉當年電影中的表情,最大限度地令觀眾感受到“真人來了”。
采訪中,編劇徐頻莉、導演金牧野均認為,高科技只是門檻,需要全息還原的,除了人物的形象,更有文化內涵,這才是這個系列的訴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