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中國的全息投影技術離真正商業化還有多遠?

   2018-11-08 中國全息網10570

但問題是,之前那些嘗試在細節還原和現場效果上,完全比不上今年日本的這次。讓人不禁感慨技術上真的還存在差距。

為什么說全息投影離真正商業化還很遙遠?

但是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這次高等級的復活鄧麗君,是否意味著全息投影技術應用已經徹底成熟?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一次小小的全息探秘。

但是別急,咱們先從什么是全息投影開始,最后再講日本的黑科技…

從科學到娛樂:全息投影應用史


所謂“全息”,是一個完全來自于科學體系,而非物理世界中的概念。

對于傳統的影像記錄,比如照片拍攝來說,都是記錄物體呈像的光強,得到的是包括顏色、輪廓等等信息的2D畫面。而在光強之外,物體影像其實還有相位信息。相位信息記錄了物體與觀察視角間的距離、運動軌跡、空間關系等信息,如果能把這部分信息也通過技術留存下來,那么就相對的獲得了物體的“全部信息”——也就是所謂“全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靜態或者動態呈像,就不是2D而是3D的了。

全息技術最廣泛的應用,就是全息投影。一般來說,全息投影的思路是通過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并再現物體的三維信息。1947年,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在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偶然發明了全息投影術,很快這項技術被申請了專利,并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開始,全息投影被應用于電子顯微技術中,作為一種科研手段存在。1960年激光被發現之后,投影技術本身得到了快速發展。更準確、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投影出現了,全息投影也重新被提上了日程。但即使如此,全息投影的介質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激光必須要在某種介質上產生反射才能呈現信息,但全息投影要求介質本身配合立體空間。這樣得到的結果不是介質太貴,就是觀看效果不好。

直到2001年全息膜問世,人類終于找到了能夠獲得相對清晰效果,同時成本低廉的全息投影介質。

為什么說全息投影離真正商業化還很遙遠?

緊接著,全息投影迎來了應用化大潮。有意思的是,這種作為科學輔助手段而出現的技術,此后卻與科學漸行漸遠。更多是出現在展覽、博物館、舞臺演出、時裝秀上,作為給觀眾帶來視覺震撼的一種手段。

2010年,日本最著名的虛擬偶像初音在“大感謝祭”上使用全息投影技術亮相。雖然當時的技術還很薄弱,初音形象僅僅是停留在屏幕上卻被立體化了。但從二次元沖到三次元載歌載舞的效果,還是狠狠沖擊了一番宅男們的神經元。

為什么說全息投影離真正商業化還很遙遠?

直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在各種旅游景區、博物館、典禮開幕式、演唱會,甚至機場和高級酒店的導航服務中看到全息投影的應用。

可是即使應用場景如此之多,真正讓亞洲人民永遠樂此不疲的全息投影從來只有兩種:一是讓初音更真實,二是讓鄧麗君復活。這里面可能有些哲學問題值得深挖….

全息投影應用的幾種模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624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