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息網訊:近些年,在闔家團圓之際送上歡聲笑語的春晚幾乎承擔了大部分農歷新年的吐槽熱點,要么炒老梗,要么尬用流行語。
可你知道嗎,被你詬病的春晚早已成為各種新興技術的試驗場,每一屆春晚舞臺上都有各種黑科技在大展身手。
1.全息投影
說到全息投影技術,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因為它是近些年春晚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技術。
全息投影是指通過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三維圖像,達到在空氣中生成幻象的目的。
表演者位于屏幕的前方,而投影產品位于屏幕的后方,當演員通過與幻象的精確互動配合,就可以演繹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春晚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最早于2012龍年春晚開始采用,王菲和陳奕迅演唱《因為愛情》時出現的漫天花海就是全息投影的小試牛刀。
楊麗萍所表演的舞蹈《雀之戀》則是全息投影技術與表演者相得益彰的示范。
2015羊年春晚中的《錦繡》也是依靠全息投影技術完成的視覺盛宴。
歌手李宇春身著錦繡服裝在演唱非物質文化遺產《錦繡》時四個分身同時出現在全息投影膜之上,彼此真假難辨、亦幻亦實,讓現場觀眾嘖嘖稱奇。
2016猴年遼視春晚,六小齡童為觀眾奉上了一個極具觀賞性的節目——《金猴鬧春》。
六小齡童所扮演的猴哥與全息影像技術結合,騰云駕霧手舞金箍棒,花果山、天宮等壯麗美景也通過全息投影得以再現舞臺。
2.AR技術
如果說全息投影技術可以讓現場觀眾沉溺于視聽盛宴中,那么AR技術則可以將更加驚嘆的畫面傳遞給電視機前的觀眾。
AR技術,全稱是“增強現實技術”。
它是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實時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場景疊加在一起,成為一個渲染好的畫面直接呈現在電視機觀眾眼前。
AR這種技術完成的畫面渲染不像以往給視頻后期制作那樣,需要制作好才能播放,AR可以與現實表演完美結合完成實時播放。
其實AR正是對全息投影技術的一種補充,目前全息投影基本離不開投影膜,因此使用的環境還是有限的。
AR技術就不同了,配合舞臺效果通過電腦合成可以直接應用到直播時的電視畫面中。
正因如此,現場的觀眾是無法看到電腦制作的AR效果,而表演者需要配合AR技術生成的內容進行走臺,所以往往認為表演者似乎在與空氣互動。
而全息投影技術因為是一種無需配戴眼鏡的虛擬技術,所以現場觀眾可以直接看到立體的虛擬影像。
AR技術在2012年春晚中就有所應用,歌曲《萬物生》被歌手薩頂頂演唱時映入眼簾的那些絢麗景色都是AR合成的畫面,創造的意境酷似愛麗絲叢林仙境的場景。
2013年央視春晚中,歌舞節目《十二生肖》表演舞臺上空飛舞的金色十二生肖字塊也是AR技術的成果。
在當年的春晚中,AR技術不僅成就了王力宏《十二生肖》中栩栩如生的生肖圖案,孫儷、李健身處田野風光演唱《風吹麥浪》時出現的樹木、蝴蝶也是AR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