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發展的歷史,是人機交互發展的歷史,經歷著人類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類的過程。劉慈欣《三體》里描述的未來人機交互場景讓我們印象深刻,墻面、桌面都可以用手指直接觸控,信息窗口可以直接用隔空手勢交互。這種科幻般的體感交互是計算機交互發展的產物,它憑借著AI算法和智能硬件,讓用戶更有沉浸感和操控感。
可以說,終極的人機交互是通過感應來實現的,主要表現活體識別、動作識別、語音控制、觸覺交互、場景物體重建等AI技術。它通過紅外掃描、雷達、熱感應、語音語義、圖像識別分析、物體跟蹤算法和空間物理定位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行動來對機器發出指令,達到人機合一的完美境界。
隨著“智能感知時代”的到來,人與技術的互動方式將會發生蛻變式的改革,很多原本引領潮流的東西都將退下歷史舞臺。在此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鍵盤和鼠標。它們不僅笨重不已,更重要的是它們已經難以適應移動時代的發展,原本引以為豪的輸入速度也將逐漸被日常場景所遺忘,年輕一代平板和手機的觸屏才是本能交互。
而要取代它們的,正是基于體感技術所制造的相關產品。體感技術在于人們可以很直接地使用肢體動作,與周邊的裝置或環境互動,而無需使用任何復雜的控制設備,便可讓人們身臨其境地與內容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