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兩會5G全息異地同屏登上熱榜微美全息引領AR+AI全息

   2020-07-11 中國全息網15380
導讀

今年兩會議程、記者會均大幅減少,委員與代表們也都不接受采訪。為適應這項改變,官媒利用5G技術,首度以“云采訪”模式聯機受訪者,讓觀眾感受現場互動的新體驗。報道稱,新華社在兩會召開前夕首次推出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訪談,開創5G時代遠程同屏訪談的先河。報道指出,這種模式一是打破距離限制,實時交流暢通無阻。5G全息異地同

今年兩會議程、記者會均大幅減少,委員與代表們也都不接受采訪。為適應這項改變,官媒利用5G技術,首度以“云采訪”模式聯機受訪者,讓觀眾感受現場互動的新體驗。

報道稱,新華社在兩會召開前夕首次推出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訪談,開創5G時代遠程同屏訪談的先河。

報道指出,這種模式一是打破距離限制,實時交流暢通無阻。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中,可讓采訪對象與記者“面對面”實時交流無阻礙。

二是異地同屏呈現,“真人”就在眼前。全息成像技術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影像,營造亦真亦幻的觀賞效果。

在5G網絡下,全息成像畫面不再需要提前錄制,真人等比例大小的受訪者可實時投放至異地演播間,受訪者的語音、表情、動作實時呈現,與訪談人握手、交談、互動十分自然。

可以相信,這一新穎的訪談方式,不僅產業界和媒體界感興趣,廣大民眾也會感到驚喜,從更多元的角度去認識5G“黑科技”,不僅僅是網速快。去年的5G直播到今年的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隨著5G技術成熟和規模商用,報道兩會的黑科技也在升級。通過兩會“預熱”,5G將在經濟社會中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近幾年來從技術創新、標準建設、牌照發放、走向商用,一直站在聚光燈下,其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性逐漸為大眾所認知。僅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5G套餐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

對用戶而言,5G目前的優點似乎就是網速夠快,更有網友調侃稱,換5G手機“主要是方便測速發朋友圈”。事實上并非如此,從新華社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的成功實踐可以看到,5G不僅自身是一門創新的技術,同時作為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可以與其它創新技術有效融合,推動其它創新技術走向規模應用。

全息成像并不是最新研發出的技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全息成像技術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影像,需要比普通攝像處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對拍攝以及處理和傳輸平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術僅用于處理靜態的照片。要實現高清影像的超低時延傳輸,全息成像等到了5G的商用。

據了解,新華社的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在終端層面采用了5G+4K視訊終端、全息膜顯示終端,達到了超高清錄制、高保真全息顯示的效果;在網絡層面,不僅有技術成熟的5G網絡作為支撐,在訪談側還布置了MEC邊緣計算平臺,使得大容量視頻內容能夠毫秒級低延時地通過千兆網絡傳輸,采訪互動的雙方語音、表情、動作得以實時自然呈現,訪談因此能夠更加深入。

兩種創新技術的融合,不僅大幅降低了采訪報道的成本,縮短了采訪制作的周期,賦能新聞媒體行業的科技升級,同時也是5G強大技術驅動力的最新例證。

全息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激光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干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干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記錄著干涉條紋的底片經過顯影、定影等處理程序后,便成為一張全息圖,或稱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這是成象過程:全息圖猶如一個復雜的光柵,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張線性記錄的正弦型全息圖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給出兩個象,即原始象(又稱初始象)和共軛象。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全息圖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上各點的光信息,故原則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現原物的整個圖像,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圖像,而且能互不干擾地分別顯示出來。

以人物為例,全息影像可以讓觀眾看到立體的虛擬人物,動作和表情與真人無異,相比VR,全息的人物建模更為逼真,也支持多人,多角度觀看,當然其實現難度也最高。第一個采用全息AR應用的行業是娛樂業。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人。

雖然,全息技術出現得很早,但是過去的全息投影技術能被打針所熟知的作用只是明星在舞臺上產生的幻像,而生活中的全息技術應用可謂是鳳毛麟角。過去的全息投影技術只能還原被記錄下來的鏡像,而不是像科幻電影一樣,可以實現雙方實時溝通。對普通人來說,這一技術如同雞肋,毫無用處。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5G的大力部署,全息通訊產業爆發在即,“AR+AI”全息成為全息技術的突破點。以往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全息視頻通話或將在5G時代實現全面落地。

全息影像通信依托于5G網絡高速率的特性,傳送大數據量的3D視頻信號,可為用戶展現出更加真實的世界,在交互性上有質的飛躍,將成為互聯網社交的顛覆性技術。目前,三星、Facebook等科技巨頭均加入該領域進行技術研發,顯示出技術應用前景廣闊,而國內從事全息投影領域的企業數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5G全息視頻通話中,人與人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屏幕兩端,而能真正的實現三維立體實時交互。利用AR全息設備,通話的雙方立即置身于同一房間,可以任意變換距離、視角,看見對方的手勢和身體語言,甚至能看清對方皮膚的精度細節。

成功實現這一底層技術解決方案的,正是專注光場采集、重建、渲染以及智能計算視覺的微美全息(WIMI.US)。中國領先的全息AR應用平臺微美全息已在美國IPO上市,據數據統計,國內全息投影公司已達到千余家,市場容量也上升到了百億級別。據了解,黑龍江省移動攜手微美全息子公司,助力當地媒體開展和媒體云平臺之全息虛擬遠程通訊服務展開合作,5G+超時空全息訪談項目落地合作。

隨著5G全息通訊網絡帶寬條件變化,5G全息應用市場將迎來爆發,全息互動娛樂、全息會議、全息發布會等高端應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訊、全息導航、全息家庭應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WIMI.US)計劃基于全息AI人臉識別技術和全息AI人臉換臉技術為核心技術,用多個技術創新的系統支持全息云平臺服務和5G通訊全息應用。

微美全息(WIMI.US)通過構建多角度拍攝實時建模系統:對采集對象進行全維度的影像掃描,實時合成為立體模型。六度矩陣式光場系統:多光源綜合運用,構建全息虛擬影像的成像場。雙眼視差智能增強系統:采集過程中動態跟蹤對象軌跡并調整光線,保持雙眼差的均衡值。多圖像動態融合系統:狹窄空間中的多維圖像廣角采集技術,應用于云視小型化全息棧倉。全息圖像高速處理算法:對圖像信息進行極速處理,并保證渲染效果,處理速率達10GB/秒。隱身聚酯光學顯像膜:全息成像關鍵構件,讓全息影像完美成像顯示。全息虛擬人物畫音重建技術:運用人骨骼動態捕捉,圖像實時渲染,語音識別技術,聲音模擬技術呈現虛擬人。全息云平臺:覆蓋全國的影像采集和還原,具有數據存儲、影像還原、全息社交屬性的交互平臺。微美通過以上系統組合構建起完整的5G全息通訊應用平臺,以支持各種線上終端和個人設備應用,同時拓展全息社交通訊、全息家庭互動、全息明星互動、全息在線教育、全息在線會議等各種主流5G全息應用。

5G落地后第一場景應用將加速VR/AR發展,中國市場增速將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戲場景的通信傳輸短板將被彌補,預計沉浸式游戲的VR/AR商用將加速。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接近千億元人民幣,2017-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70%,而根據Greenlight預測,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其中VR市場1600億元,AR市場450億元。此外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根據IDC最新發布的《IDC全球增強與虛擬現實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國AR/VR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652.1億美元,較2019年的預測(65.3億美元)有顯著增長。同時2018-2023年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84.6%,高于全球市場78.3%的增長率。

去年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就表示,5G未來應用場景的80%是工業互聯網,也就是各類行業應用場景。從今年抗疫到兩會的5G創新應用,可以感受到,5G行業應用已不再遙遠,正在一步步地深入大眾生活。中國強力推動5G網絡建設的舉措,很快就看到了價值,看到了巨大潛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649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