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在AI和5G的支持下,全息技術也開始在高校等眾多領域遍地開花。
比如去年,北京郵電大學正式開通虛擬課堂,虛擬課堂主要采用5G+4K全息投影的方式,為兩個校區的同學們進行遠程直播授課,授課內容主要是由蘆鵬飛老師在沙河校區主講諾貝爾物理學獎簡史課程。
北郵的全息投影遠程直播授課主要有兩個特色,一個是憑借5G低時延、高速率特性實現的4K影像實時傳輸,其次便是全息投影帶來的全新體驗。
基于5G技術實現的4K全息影像傳輸非常流暢,上課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卡頓現象,相當驚艷。
除了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全息技術還能給教育內容帶來多樣性和趣味性,提升教學效率。
比如,通過將書本上的靜態物品和知識進行三維圖像轉化,有效實現動畫轉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發散能力,更好記憶和更深入地理解知識。
在飛機制造課程教學中,由于飛機體型巨大,實驗室難以構建真實場景,實驗失敗的成本也很高,但是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學生不僅可以在實驗室中體驗這個過程,還可以把原來物理實驗中不能重復做的,在虛擬環境中不斷迭代,增強實驗能力。
盡管如此,全息投影技術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比如在介質問題、傳輸問題上都還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不過,全息技術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全息技術將搭載哪些技術實現進一步地發展,全息時代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到來,我們也翹首期待著。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