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4季度開始的芯片大缺貨,到了2021年更是愈演愈烈,不僅是汽車芯片缺貨,是所有的芯片都開始缺貨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都受到了影響。
其實自芯片被發明出來以后,整個半導體產業運轉了半個多世紀了,且這半個多世紀以來,運轉下算良好,并沒有出現過這種大缺貨的情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半導體產業不堪一擊,導致了2021年的芯片大缺貨呢?
事實上我們分析背后的原因,正好有這么三個關鍵因素,且恰巧都湊到一起了,如果這三個因素不湊到一起,也不會這么缺。
第一個因素是疫情,我們知道2020年的疫情,一是導致全球的制造工廠產能有所減少,工人們沒有按照復崗。
這還不是主要的,疫情導致大家在家辦公、學習,于是電視、電腦、攝像頭、云計算,遠程技術等發展,這些領域的芯片訂單增加。
而汽車產業受到打擊,于是汽車芯片相應的訂單減少,于是這些新增加的訂單擠占了汽車芯片的訂單。沒想到的是,2020年下半年開始,汽車產業恢復,并且是那種很嚇人的恢復。
導致汽車芯片不夠,廠商開始向代工廠追加訂單,但訂單高速需要時間,短時間內解決不了,于是汽車芯片缺貨潮開始了……
此外,在疫情開始導致汽車芯片緊張的同時,另外一件事情發生了,大家也都清楚,那就是針對華為的芯片禁令收緊了。
這一是造成華為囤積芯片,加緊向代工廠追加訂單,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把產能全部擠占了。不僅如此,還導致小米、OPPO、VIVO等也加緊囤貨,一是想擴大產能搶華為會空出來的市場,二是做好儲備,生怕自己也收到禁令。
于是市場的需求繼續大增,本來就緊張的產能更緊張了,且其它廠商跟風囤貨,導致在正常需求下增長了2-3成以上,這樣造成產能全線緊張,不僅是汽車芯片,消費級芯片全線緊張了。
而這兩件事情背后,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代工廠們都把產能慢慢地從8寸晶圓調整到了12寸晶圓,因為8寸晶圓主要用于28nm及以上工藝,12寸主要用于14nm及以下工藝。
12寸晶圓對于代工廠商而言,收益率會更高,技術更先進嘛。但這導致8寸晶圓產能緊張,再加上很多的汽車芯片、消費電子都是基于8寸晶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