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到底有多可怕呢?
從最開始的馬車出行、書信來往、飛鴿傳書,相隔千里的兩個人如果要見上一面,互訴衷腸,都得跋山涉水,顯得山高路遠;
而在科技發現在今天,我們想見遠方的親人,可以坐高鐵、動車、輪船、乘飛機等等;想和一個人談談心,可以打電話,還可以視頻聊天。
真難想象,通訊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從書信,直接大跨步到了移動電話,藍牙智能語音,又到如今的視頻通話,那么未來的通訊將是什么樣的呢?
能夠像電影中那樣,實現幾近“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嗎?
曾在嗶哩嗶哩晚會上,毛不易在演唱《得過且過的勇者》時,導播巧妙地切到了臺下觀眾席教主和洛天依在聊天的畫面,這個夢幻聯動令眾粉絲尖叫連連。可能很多人會疑問它是真人么,為何特效如此逼真;2021年的春晚,相比大家都看過了吧,劉德華又是如何出現在央視春晚的現場的呢,其實在劉德華的節目準備中融入了AR全息手段,劉德華的演唱跟處理過的三維效果元素進行了有效互動,實現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完美銜接;此外,曾轟動一時的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演唱會,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但可惜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它這種虛擬顯示方式專業名稱叫做"佩伯爾幻像"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
全息投影技術最早是在1947年由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提出。它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從而實現3D顯示。因此,全息投影技術的實現分為利用干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也就是拍攝過程;以及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也就是成像過程,這兩步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
就在前不久,一年一度的谷歌I/O大會上,谷歌就公布了其秘密研發多年的黑科技——Project Starline 全息視頻聊天技術
通過這門技術,真的可以體會到什么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在視頻中,你可以看到和你一樣體型,擁有性格表情的超真實“人”,感受她的樣貌、肢體動作、哪怕是表情細節所體現出的微妙情緒,而不是現在我們盯著手機屏幕上小小的頭像。
這看起來有點像現場版的3D電影,又或是仿佛我們最喜愛的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一般,直接站到了她的面前,最重要的是,這完全無需佩戴眼鏡或耳機即可感受到的逼真效果。
據悉,能夠達到如此神奇的效果,源于Starline使用了高分辨率攝像頭和數十個定制深度傳感器,以及包含一個65英寸的光場顯示器。通過這些高科技設備,可以從多個角度捕捉使用者的動作和外形,然后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創建極其細致的實時3D模型,再通過壓縮技術,讓這些原本產生的每秒多達幾千兆比特的數據,通過光纖進行傳送,最后,依靠其突破性的光場顯示器,將這些數據收集在重建,如此便可以清晰的展現使用者屏幕對面的人的真實形象。
全息技術的素材完全來源于真實影像,故全息技術又可稱為全息現實(HR);另外,全息技術不需要介質,通過裸眼就可以直接進入場景。更重要的是,全息技術可以實現場景互動,如觀眾可以與自己喜愛的明星互動、跳入深不見底的湖泊、撫摸那些不敢摸的動物等等。因此,全息技術可以看成是AR與VR的延伸與升級。
當然,雖然現在想呈現出如此“面對面”的效果,還要依靠這些高科技設備實現,但請不要忘了,這項技術只是剛剛開始,如果這項技術真的成熟了,那將來的社交方式將徹底改變!
最后,你覺得這個技術怎么樣?一起來聊聊吧~
好了,這期內容就到這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
請收藏和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