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靜止的金縷玉衣緩緩動了起來,其“身”旁,一扇扇門依次打開,讓你沿著“時光隧道”,一點點追尋到了它的來處。其上方,原本靜止的“龍”,由暗到明,漸漸從圖案中“現身”,它身披五彩,上下翻飛,忽然,直逼你眼前。“哎呀!”這一聲不由自主的輕呼,又把你拉回現實。
數字化互動平臺帶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感受。商報融媒體記者 崔 坤 攝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在商丘博物館內,科技手段的運用讓文物“活”起來,數字化互動平臺帶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感受。“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程主要是對商丘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數字化提升,通過數字化先進科技的運用,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使館藏文化變得更加有趣起來?!鄙糖鸩┪镳^館長馬磊說。
如今,跨界融合、科技賦能、沉浸體驗等已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商丘市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從提升游客的參與度、互動性出發,利用數字賦能,依托最新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3Dmapping以及各類全息展示、一站式遠程云服務終端等數字技術,把“老古董”“請”進“云上館”,把平時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通過技術手段和情景設計,讓它可視、可觸、可感、可親,“高貴冷”變成“萬人迷”,無形中增加了參觀者和文物的情感黏性,從而給參觀者營造了一種沉浸式的全新科技體驗。
商丘市在打造數字化博物館過程中,遵循保護第一、最小干預的原則,采用最先進的全息技術、數字化交互展示技術,有效利用已有資源,降低80%以上的環境影響,讓技術與文物保護自然融合,實現對文物的最小干預和最佳保護。博物館采用全息技術展示文物,全息展柜是一種無需依靠外物實現立體虛擬投影效果的技術,將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的半空中成像,營造亦幻亦真的氛圍,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全息展柜打造的文物圖像突破了傳統的實物展示方式,讓文物煥發新生。
商丘博物館館藏文物獸耳帶蓋青銅敦采用全息展柜,觀眾無需佩戴任何設備,就可以看到3D全息畫面。燧人氏鉆木取火、玄鳥生商等神話故事經三維可視化改造后,融合聲光電多媒體技術,為觀眾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館藏文物陶狗采用270度全息展柜,利用幻影成像原理,懸浮在空中的影像有時近在眼前,給人以伸手可及的感覺,有時又會將人的視覺帶到遙遠的星空,忽遠忽近,忽明忽暗,變幻莫測。“通過全息影像的制作及展示,全面地記錄和還原文物的歷史原貌和故事,以解決過往展覽面臨的實物重、運輸貴、保護難、展示不充分等具象的問題?!鄙糖鹗形幕瘡V電和旅游局宣傳推廣科科長高丹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商丘博物館還采用了數字演藝及聲光一體智能同步技術。館藏文物金縷玉衣采用3Dmapping技術,結合原有場景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讓觀眾身臨其境地了解金縷玉衣、四神云氣圖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數字商丘古城現已建成,重現了明清兩代古城風貌,可供觀眾使用AR望遠鏡閱覽動態的古城、應天書院、八關齋、歸德府文廟等諸多文物古跡。
為更高水平解決文物保護及科普展示的矛盾,商丘博物館植入了云管理服務平臺,進行數字化展示運維管理。同時,還以高效、便捷、穩定為初衷,梳理和構建博物館各要素,提供“物、人、數據”三者之間的雙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實現以人為中心的信息傳遞模式,從而實現集數字服務、智能管理、數據本地集成化的遠程控制與本地單人一鍵開啟管理。接下來,商丘市還將配合5G網絡建設、數據上云等,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商丘博物館,讓“云逛”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