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現在對于全息投影有沒有一個標準的認識?其實在很多科技館里面已經有對于全息投影的展出,不過做的并不是特別完美,只能夠模仿出來一些建筑,并不能夠模仿出人形。有一個外國網友曾經提出過這么一個理論,就是在未來一旦實現了全息投影,那么會不會讓人們感覺自己身邊就有很多的人陪伴著自己呢,要是實現了全息投影,你最想見的人是誰?
前幾天,日本一檔節目觸到了大家的淚點。因為在節目中,大家看到了去世已久的鄧麗君。她還是跟從前一樣年輕,淺吟低唱著動聽的歌仿佛就是鄧麗君本人親臨現場,演唱時觀眾都隨著音樂輕聲合唱,最后,隨著歌聲結束,鄧麗君也漸漸消失,這讓大家忍不住淚奔。這檔節目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用到的就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全息影像。
這是讓物體用三維方式再現的技術,是采用激光作為光源,利用光源所發出的兩束光在感光片上疊加,從而產生的清晰的圖像。
現在來看全息投影對于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全息投影究竟該怎么樣才能夠制作成功。而且也不知道他們的制作原理,大概就是和光線的匯聚有關吧。
其實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像我們拍照一下,拍出來的照片是扁平的,也就是二維平面。全息影像則是通過不同的角度拍攝,然后將這些照片疊加,得到立體影像。早期的數字處理技術只能合成靜態圖片,而現在隨著技術進步,已經能夠很輕松的處理和傳輸動態影像了。
全息影像讓觀眾有了更好的觀影效果。因為不用佩戴3D眼鏡,也不用任何其他的輔助技術,就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導演虛構出來的虛幻空間。不過雖然圖像呈現出來是立體的,但是這畢竟是影像,所以是看得見摸不著的。
不管怎么說,一旦在未來真的實現了全息投影,那估計有很多人都會想要見自己去世的親人。可是隨之問題又來了,我們在見到去世的親人之后,能不能夠和他們交流呢?
當然是沒有辦法交流的,這些全系投影可能能模仿一個人的身高體重,形態,還有臉,但是卻沒有辦法讓我們和這些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面的親人去交流,只能夠遠遠的看一看。不過這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足夠了。那時也有很多人覺得制作全息投影并沒有什么真實的意義。這種科技就算是研發出來也不會讓人的生活感覺到更多的便利,甚至還會有一些麻煩。
其實制作全息投影的意義更多的在于模型,特別是在建造一些軍事設備或者是建筑的時候總是需要搭建模型的,利用全息投影說不定就可以將模型給搭建出來。隨著時代進步,技術發展,我們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到這項技術,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