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現在用的各種技術,到底什么是全息?

   2023-03-22 中國全息投影網7740
導讀

本期我們從“全息”的定義出發,多角度分析市面上的現有技術,看看哪些是花拳繡腿,哪些是真才實學。(以下均為作者觀點,歡迎專業人士指正)首先,全息(hologram)是一個合成詞,源自希臘語:holos(全部)+gramma(信息),顧名思義,它是記錄并重現物體全部光學信息的一種技術。那么,光學信息包括什么呢?我們都知道,

本期我們從“全息”的定義出發,多角度分析市面上的現有技術,看看哪些是花拳繡腿,哪些是真才實學。(以下均為作者觀點,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首先,全息(hologram)是一個合成詞,源自希臘語:holos(全部)+gramma(信息),顧名思義,它是記錄并重現物體全部光學信息的一種技術。那么,光學信息包括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光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波,那么波的振幅、波長、相位等信息都是“全息”的收集對象。

全息影像與普通影像在視覺觀感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所謂的“立體感”,而營造“立體感”的關鍵因素則是光所攜帶的相位信息。我們人眼能看到物體是由于其本身發光或反光,這些光線就像是連入眼睛的數據線,將物體的各種光學信息傳送到我們眼中,從而認知物體。

與人眼工作方式類似,普通影像記錄方式接收物體反光的振幅(影響明暗、輪廓)和波長(決定色彩)信息,并用一定的手段進行還原,無法包含相位(反映深度)信息,而全息的記錄方式則以兩束激光照射物體產生的干涉條紋將相位信息錄入膠片,再次向膠片照射激光,則可“重放”所有光學信息,形成具有立體觀感的圖像。

最基本的全息攝影工作流程:一道激光由分光器分成兩束,一束照射在被拍攝物體上,進而反射在膠片上,這時,它已經不只是一束光,而是物體上千千萬萬的點的漫反射光,我們稱之為“物光”;另一束則直接照射膠片,我們稱之為“參考光”,“物光”與“參考光”相互疊加、削減,即發生干涉現象,在膠片上進行一定時長的曝光,形成干涉條紋并記錄在膠片上。

干涉條紋之間的間隔和反差其實就是物體每一點的光學信息的“編碼”,這些條紋很小,只有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而膠片看起來就是透明的;用相同的“參考光”照射膠片,“參考光”與膠片上的干涉條紋發生衍射,相當于“物光”的所有點與“參考光”在膠片中再次相遇,還原了當時拍照的狀態,物體上所有點的“物光”再次被“召喚”出來,“重組”物體,從而“解碼”了立體圖像。

利用相干光干涉效應制造全息圖的過程。由分光鏡將光分成兩束:打在物體上光線和參考光。共同作用,形成能被膠片記錄的干涉圖樣。實驗室中的激光是能夠滿足相干性的理想光源。兩個獨立的普通光源則不能形成相干光,因此無法形成干涉條紋。來源:Wikipedia

重建物體的立體像的過程。來源:Wikipedia

舉一個生活中不存在但可以想象的類比,將一只杯子急速冷凍,無數水分子在其表面凝結成霜,假設這些水分子從此可以在任何狀態下固定不動,我們將溫度升高,固態的水分子變為氣態,杯子解凍并移開,此刻,再將溫度急速降回一開始冷凍的狀態,水分子再次凝結成霜,并重現了物體的形狀。這里的一個個水分子相當于干涉形成的“物光”光點,空氣為膠片,可控的溫度則相當于“參考光”,隨著溫度的還原,杯子的“像”也被還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7348.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