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虛擬人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重構諸多行業。媒體報道,中國今年有數十檔跨年晚會邀請了虛擬數字人助陣,用新科技、新互動、新體驗來搶奪關注度。
比如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網站——B站,其跨年晚會上登臺的虛擬數字人是中國國內首個中文虛擬歌手洛天依。在“最美的夜”上帶來了長達十多分鐘的人氣歌曲串燒,以穿越平行世界為主題,用5個不同風格的舞臺、7個不同造型的洛天依,呈上了一段堪稱“洛天依多元宇宙”的表演。如果是真人表演,這種場景調度的難度難以想象。
動圖來源于Bilibili
虛擬人正在成為各國科技的發力點
所謂數字虛擬人,是指通過計算機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技術打造的虛擬或仿真人物。隨著元宇宙的爆火,虛擬人被認為是現實與元宇宙交互的重要途徑,是真人在元宇宙中的身份存在。
全球數字人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定局,但從各國的技術環境、政策扶持、企業布局可窺見未來世界數字人產業走向。
美國科幻創想從小說、電影、游戲不斷延伸,為虛擬人的發展提供無限空間。在落地層面,其技術和設備發展也領先全球??傮w來看,美國基礎層的廠商已經深耕行業多年,已經形成了較為深厚的技術壁壘。Pixologic、AUTODESK等早期成立的公司,為美國特效、CG公司電影制作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該國數字人產業發展奠定底座。
動圖來源于百度頁面
在元宇宙時代,歐盟預計將繼續推動對虛擬世界的監管,維護歐盟市場的競爭與活力。目前,歐洲數字人產業的主要競爭者有英國的Plessey、vicon(威康)、荷蘭的Xsens等。
2021年,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強調要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據 IDC《中國AI數字人市場現狀與機會分析,2022》報告顯示,中國AI數字人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趨勢,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02.4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大廠”都推出了虛擬人,如阿里巴巴的“冬冬"、騰訊的“星瞳”、百度的度曉曉希加加、字節跳動的A-SOUL......
動圖來源于Bilibili
虛擬人賦能眾多領域帶來全新體驗
虛擬人雖然處于行業發展的早期,但已經在各行業廣泛應用,如影視動漫、數字營銷、文化旅游、通訊會議、教育教學等領域,并逐漸打破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邊界。
虛擬樂隊,斬獲國際大獎
英國虛擬樂隊Gorillaz創立于 1998 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虛擬樂隊”,斬獲格萊美獎、MTV 音樂錄影帶獎、NME 獎等音樂領域的眾多獎項。
樂隊的四個成員,分別是:2-D(人聲、鍵盤)、Murdoc Niccals(貝斯)、Noodle(吉他、鍵盤、人聲)和 Russel Hobbs(鼓)。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一樣,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個性鮮明。
圖片來源于百度
除了在音樂上突破界限,樂隊Gorillaz也使用技術突破虛實界限,將線上體驗與線下體驗結合,讓歌迷完全沉浸在其打造的世界中。據報道,今年12月,Gorillaz就在紐約市和倫敦舉行了一場AR音樂會,期間虛擬樂隊成員以摩天大樓大小的虛擬化身出現。
圖片來源于bilibili
虛擬網紅,打造國民偶像
永遠精致無瑕的妝容,T臺走秀一般的衣著,在全球各地游歷打卡,唱歌、跳舞、當模特——這個名叫Rozy的年輕韓國女孩憑著令人羨艷的生活在Instagram(meta公司旗下社交應用)上吸引了超過13萬名粉絲,然而,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不是Rozy編造了自己的網紅生活,而是她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網紅”(virtual influencer)。從2020年發布以來,Rozy已經為她的制作公司Sidus Studio X拿下了多個品牌協議和贊助,并在一系列虛擬時裝秀上亮相。
動圖來源于Bilibili
隨著Rozy越來越具有知名度,她所在的公司還獲得了國際時尚品牌的贊助,此外還有許多雜志和媒體公司拋來的橄欖枝。如今,Rozy形象的廣告出現在韓國大大小小的電視、街頭廣告牌,甚至公交車側身。
虛擬主播,直播帶貨2噸蜜瓜
“學霸”數字人出現在田間地頭,一秒鑒別農作物病蟲害,僅聽聲音就能判斷蜜瓜成熟度,還說脫口秀直播帶貨2噸蜜瓜……度曉曉是百度公司推出的手機虛擬AI助手,能夠支持智能互動,包括聊天、定外賣、講故事、寫作繪畫等。在去年9月,度曉曉便展示了利用AI技術挑選當地特產蜜瓜、病蟲害識別、快速數瓜等多項AI助農超能力。
截圖來源于百度
人工智人,
協助處理“人性化”復雜事件
三星子公司STAR Labs正在開發的一個名為Neon的“人工智人(Artificial Human)”項目,從視覺上看和真實人類毫無差異。
雖然是一個AI助手,卻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聊天機器人助手毫不相同。簡單地說,虛擬形象的外觀和行為與真實的人類高度相似,具有學習表情、技能、反應以及表達情感和智慧的能力。
Neon的虛擬形象并不是“百科全書”,也不是可以“詢問天氣更新”,或是“播放用戶喜歡的音樂”的網絡接口。相反,這些數字人可以與人交談,去完成用戶下達的目標任務,或是協助一些需要“人性化”的復雜事件。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讓虛擬形象能更好地適應人類社會中各行各業的工作,如財務專家、電影明星、新聞播報員、健身教練、酒店服務員等,成為人類的“伙伴”。
總的來看,在技術與市場驅動下,數字虛擬人得到快速發展,其內涵和外延不斷延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未來,將會有更多形態和定位的虛擬人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
審核:張寧 策劃:李政葳 撰文:李飛 編輯:穆子葉
參考 |環球網、網易、新浪科技、億歐網、虎嗅網
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