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動力學家。1936年3月生,浙江鎮海人,原任總裝備部29基地原副司令員,總工程師?,F任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空氣動力學協會副理事長,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和空氣動力專業組組長,國際實驗流體力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領導并主持研制了直徑15O毫米氫氧激波管、3O萬焦耳儲能放電激波管、氣固兩相粉末激波管、光學激波管、高空羽流脈沖風洞等多種實驗裝置,解決了我國大型運載火箭氣動設計等多項的重要工程問題;在國內首次開展了有高溫氣體影響的數值仿真的實驗驗證。其中,激光全息干涉密度定量和三維計算干涉圖象技術居國內領先并達到當前國際水平。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大大提高了高超聲速飛行器設計的技術基礎,也能順利解決沖擊波與地面建筑物相互作用中的重大工程問題,并為空氣動力學開辟了新的應用方向。此外,近年來從事的用脈沖式地面設備進行超聲速燃燒的試驗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國防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91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獲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95年以來,在國內外刊物、會議發表文章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