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全息技術推動“芯片實驗室”發展

   2012-06-13 轉載于網絡佚名3960
導讀

日前,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一種電動繪圖技術,使用激光和全息圖即可迅速排列大量微粒。該技術有望取代現有的繪圖技術,用以

日前,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一種電動繪圖技術,使用激光和全息圖即可迅速排列大量微粒。該技術有望取代現有的繪圖技術,用以生物樣本的分析或者納米級元器件的制造。

    同時還可以推動“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技術的發展(其中的芯片被用來分析生物樣本)。研究人員正在嘗試研制出“高吞吐量”的芯片以透過最小的樣本快速檢測大量的粒子和分子。

    該技術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傳感器技術,通過將微粒移動到芯片上的特定區域以進行檢測和分析。

    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StuartWilliams聲稱:“如果你想利用舊有的電動繪圖方法進行大量微粒的繪圖并且達到我們的精確率,需要花幾個小時到幾天的時間,而我們的方法只需要幾秒鐘。我們能夠利用這項技術為光線,粒子或者渦流繪制圖樣。”

    實驗元件包括兩個氧化銦錫制成的相距50微米的平行電極,并將一個灌滿熒光氣泡的液體樣本注入到兩個電極之間,然后使用靠近紅外線波長的激光照射其中一個透明電極,藉此就在兩個電極間產生一個了微小的電勢差。

    通過對電極施加交流偏置信號以及照射1,064-nm光學波長的光線,微粒集的圖樣就能夠在低于100KHz的頻率下繪制出來。

    普渡大學研究園區Birck納米技術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的一名博士研究生AlokeKumarKumar表示:“我們通過這種方法繪制了各種各樣的全息圖像,同時也因為它們是全息圖,我們還可以藉此排列成不同的形狀,如直線或者是‘L’形。”

    液體樣本里的粒子會自動移到有光線的地方,并排列成全息圖狀。該方法可用來移動粒子和分子到特定的位置,還可以創造微小的電子或者特殊的機械特性。

    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的技術克服了現有兩種納米級粒子處理方法的局限性。其中一種技術叫做“光學捕捉”,即使用高度聚焦的光束捕獲和精確排列粒子。但該技術每次只能移動極少數粒子。

    另一種技術叫做“介電電泳”,利用金屬電路產生的電場每次可以移動大量粒子,但是一旦該電路圖案確定下來就不能被更改了。

    普渡大學發明的新方法除了可以移動大量的粒子,還可以通過改變全息圖的形狀或者光線的位置快速改變粒子排列圖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88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