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核心提示
記者從平度市仁兆鎮政府了解到,借大沽河綜合治理開發之際,仁兆鎮將和古峴鎮在“即墨故城”四周開發建設“膠東王陵遺址公園”,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項目總投資60億元,規劃方案已有雛形,預計明年動工,6年后建成。隨著高端農業展區、生態建設工程、新型農村社區等項目逐步建成,這里的農村將徹底換新顏。
城墻依然威嚴壯觀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仁兆鎮大城西村東面“即墨故城”遺址看到,遺址現在還存有一段長約1000多米的古城墻,盡管歷經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淋,這段四五米高的城墻依然威嚴壯觀。城墻一處入口立著一塊“省級文保單位”的石碑。
故城遺址西北部就是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漢膠東之王劉寄就埋葬在這里,被當地人稱作“康王墳”。多年前,這個古墓群中出土了國寶級文物漢代青銅器“火鳳凰”。
近幾年,當地有關部門又陸續發現了一些國寶級文物,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田里干活時,還時不時挖出一些古代磚瓦塊。”一名村民告訴記者,故城遺址西側,就是當初即墨故城的中心,這些年有人挖出過完整的陶罐。
村民:舉雙手贊成
圍繞在“即墨故城”遺址四周有不少村子,諸如沙北頭村、糧戈莊村、門戈莊村、二貞臺村等,這些村名都和“即墨故城”有關。比如沙北頭村,史料記載是故城刑場遺址所在地,一開始沙北頭村的“沙”字是殺人的“殺”,后來改為了現在的名字。仁兆鎮“膠東漢文化研究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糧戈莊村是因糧倉所在地而得名,門戈莊村則屬于故城西南門、二貞臺村則是“點將臺”。
在遺址現場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不斷有人來祈福。“這可是祖宗留下來的風水寶地,如果能好好利用起來,那真是件好事。”一名村民對記者說。
“節假日期間,很多外地人來參觀遺址。建設"遺址公園"我們舉雙手贊成。”記者在采訪中,眾多村民對該項目充滿了期待。
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
“日前,青島市大沽河綜合治理開發項目平度段已破土動工,流經我們鎮的24公里大沽河段3至5年后將建成洪暢、堤固、景美、水清、岸綠的生態景點。借大沽河綜合治理開發的機遇,我們研討和挖掘膠東漢文化神韻,進行文化生態旅游綜合開發,打造仁兆鎮的文化旅游景點,將努力造福一方百姓。”平度市仁兆鎮相關負責人說,具有上千年文化歷史的“即墨故城”遺址就在大、小沽河交匯處。今年3月份,該鎮已經與天同宏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文化旅游生態建設項目,計劃投資60個億,讓“故城”展現新的雄姿風韻。
平度市在建設遺址公園中,將樹立保護標志、建立文物檔案,并對六曲山古墓群的西陸臺、北陸臺等4000畝山巒封閉管理,封山育林,種植花草樹木,增加石刻、石雕,使之再現恢宏大氣的漢代氣象,建成一座“膠東王陵遺址公園”。
根據仁兆文化旅游生態區項目的總體規劃,在原“即墨故城”遺址周圍約15平方公里內,按照故城遺址保護區、歷史文化演繹區、故城文化體驗區的規劃施工建設。該鎮負責人告訴記者,故城遺址保護區就是在現有遺址基礎上進行修復保護,歷史文化演繹區和故城文化體驗區則將建立一個高端的全息投影城和漢代文化博覽城,通過復原拍攝的專題片和復原漢代文化的民風民俗,讓人們了解先人曾經創造的輝煌。
“景區建成后,這里也將成為膠東地區集文化、旅游、生態、宜居等于一體的國家5A級旅游區。”仁兆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將于明年正式施工,整個工程預計6年完成。
延伸
整合61個村莊打造6大社區
“大沽河在平度流域面積1259平方公里,其中仁兆大、小沽河河岸線全長24公里,仁兆鎮將著力打造“兩大區域”,一是依托“即墨故城”文化遺址,在大小沽河交匯處,建設國際旅游度假村、國家旅游論壇會址、高檔社區和酒店等項目,再就是建設多個農村社區。”該鎮負責人介紹,仁兆將圍繞社區大力發展高端生態農業,在北部建設生態農業種植區,在南部建設精致蔬菜種植區,并在沙窩社區北部規劃一處蔬菜采摘園,打造“田園生態觀光旅游區”。
另外,仁兆鎮以大沽河治理為契機,整合61個村莊資源,沿大沽河打造鎮中心社區、王城村社區、姜家管村社區、曲家店社區、沙窩社區和毛莊社區這6大社區。
“我今年71歲了,從小到大都住在這個平房里,看著城里人住樓房,我很羨慕。”仁兆鎮西仁兆村村民周作剛說,自己盼望著能在有生之年住上樓房。
記者在仁兆鎮糧戈莊村大沽河段看到,眾多工人正在加緊施工,沿岸上的運土車來回穿梭。據介紹,作為青島市大沽河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平度段水利工程投資約4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堤防填筑、岸線護砌、河內清淤、灘地平整、取排水口改造等,計劃明年5月底完工。
解讀
即墨故城
仁兆鎮“膠東漢文化研究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即墨故城”始建于公元前567年,因靠近墨河而命名為即墨城,屬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漢時期,膠東國康王劉寄建都于此,經濟文化十分繁榮。歷史上有名的“田單大擺火牛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先后共有八王、六侯在此統治,留存了360余座春秋時期到漢代的墓葬,被統稱為平度六曲山古墓。
據省文物局考古所初步考證,“即墨故城”當初分外城及內城。外城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尚遺存城墻千余米,城基寬約40余米,高約5米,全為夯土板筑。內城南北長1370米,東西寬1270米,有金鑾殿、點將臺、東西糧倉、貯貨灣、養魚池、梳妝樓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