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
以下為《經濟學人》文章主要內容:
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于十八世紀末的英國,當時是紡織工業的機械化。此前由數千個紡織作坊手工完成的任務交由一個紡織廠來完成,由此誕生了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始于二十世紀初期,當時亨利·福特(Henry Ford)改進了汽車工廠的裝配線,引領人類進入了大規模生產的時代。前兩次工業革命使得人們更加富有,城市化進一步提高。現在,第三次革命正在進行中,生產進入數字化,這不僅可以改變企業,還可以改變其它很多方面。
很多優秀的技術:出色的軟件、新穎的材料、更加靈巧的機器人、全新的工藝(尤其是三維印刷)和一整套的互聯網服務。過去的工廠生產大量的相同產品:福特曾有句名言,顧客可以選用他所喜歡的任何一種顏色,只要它是黑色。但是,小批量地生產多樣化產品,每一款產品都準確地針對每一名顧客的喜好,這種生產的成本正在下降。未來的工廠將專注于大規模定制化,看起來更像是擁有福特汽車裝配線的紡織作坊。
走向3D方向
過去的生產需要很多部件,將它們對接在一起。現在一款產品可以通過計算機設計,并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通過反映材料的多層面來創造立體模型。數字設計可以簡化到鼠標的幾次點擊。3D打印機可以自動運轉,使得多對于傳統工廠來說過于復雜的工作變得簡單。假以時日,這些無與倫比的機器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你的車庫,或者非洲的村莊,制造出任何東西。
3D印刷技術的使用尤其令人難以置信。助聽器和軍用飛機的高科技部件已經采用了定制化印刷,供應鏈的地點也在不斷改變。一位在沙漠中央工作的工程師發現缺少某個工具,他不必要求從距離最近的城市送貨,只需下載設計并打印出來。項目因缺少工具而中止,或者顧客抱怨他們找不到已購買商品的部件的日子總有一天會變得很令人驚詫。
其它改變也同樣重要。新材料比舊材料更輕,更強,更持久耐用。碳纖維在飛機、自行車等產品中取代了鋼和鋁。新技術使得工程師可以以更小的單位進行設計。納米技術使得產品功能更強,例如幫助傷口愈合的繃帶,效率更高的引擎,以及更易于清洗的陶器。基于基因技術的微生物可以用于生產電池等產品。互聯網使得更多的設計師可以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協作,而且協作門檻不斷降低。福特River Rouge工廠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現在一座汽車工廠只需要很少的資源,一臺筆記本電腦,以及一顆渴望發明的心。
與所有革命一樣,這一次的革命也將是破壞性的。數字技術已經捍動了媒體和零售行業,正如紡織廠摧毀了手工作坊一樣。很多人會關注未來的工廠,并為之感到振奮。這些工廠將不再是身著布滿油點工作服的工人來操作各種很臟的機械,很多工廠都會非常整潔,甚至有些荒涼的感覺。現在,一些汽車生產商平均每名員工的汽車生產量已經相當于十年之前的兩倍。大多數工作不再是站在工廠地板上完成,而是坐在附近的辦公室里,里面坐著設計師、工程師、IT專家、后勤保障專家、營銷人員,以及其它專業人士。未來的生產工作需要更多的技巧,很多呆板、單調的工作將變得過時:當產品根本沒有鉚釘時,你就不再需要打鉚機了。
這次革命不僅會影響物品的生產,還將影響生產的地點。過去工廠一直在向低收入國家遷移,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但勞動力成本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一款499美元的第一代iPad僅有33美元的生產勞動成本,其中最終組裝這款產品的中國只獲得了其中的8美元。離岸生產越來越多地返回了富裕的國家,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增加,而且是因為企業現在需要與他們的顧客保持更近的距離,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快速地針對用戶需求做出回應。還有一些產品非常先進,它可以在同一地點幫助設計者和生產者。波士頓咨詢集團認為,在交通、計算機、合成金屬和機械等領域,到202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10%到30%商品將實現本土生產,推動美國年度出口額增長200億美元到550億美元。
新事物的沖擊
消費者很容易地就可以適應產品更好、送貨更快的新時代。然而,政府面臨的困難更大一些,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保護現有產業和公司,而非即將破壞它們的新興企業。他們會向舊工廠提供補貼,威脅那些想要將生產轉移到海外的企業老板。他們會斥資數十億美元來支持他們認為能夠普及的新技術,并堅持這樣一種浪漫的信條,即生產優于服務,更何況金融。
這些措施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生產與服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勞斯萊斯不再銷售飛機引擎,而是銷售工程師為飛機上天而付出的努力。政府在選擇贏家方面總是有問題,隨著大量企業家和創新者通過互聯網進行設計,在家中生產產品,并通過車庫向全球銷售,政府在這方面面臨更多的挑戰。隨著革命的進行,政府應當堅持基本原則:建立更好的學校,培養更有技術的勞動力,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競技平臺。
其余的事情,交給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