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影片真實的講述了在四十年代末,中國著名國畫家,漫畫家,壁畫家張仃代表魯迅美術學院在參與設計國徽的過程中用其出眾的才華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設計出令國人驕傲的“國徽”的故事。此番由有著硬漢之稱的青年演員徐雷智扮演這位國畫大師張仃。
“硬漢”變文人參演《國徽》
一直以軍人形象深得廣大群眾喜愛的青年演員徐雷智,是硬漢的代名詞,此番飾演青年時期的中國著名愛國畫家張仃,硬漢轉變文人,雖然身份不同,但滿腹才情的張仃骨子里卻有一腔正義的愛國熱血,人物立體且硬朗。影片中,徐雷智飾演國畫家張仃,衣著裝扮在當時是很新潮的,思想很激進的同時又很注重傳統,他曾是魯迅美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后來因出色的設計完成政協的會徽而被任命參加了新中國國徽的設計工作。張仃32歲時在接受周總理的任命后,開始參與設計“國徽”。
整個過程,就著是否將天安門設計成主要的國徽圖案這一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張仃帶領的設計團隊的設計得到了周總理的肯定,結合梁思成的設計,成就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由紅色齒輪,金色嘉禾,齒輪上方五角星及其下方的紅帶以及位于中央的天安門城樓構成的且高高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其中無不顯示著愛國青年人們的智慧、才華,和愛國情懷。
強制瘦身塑造人物更貼切
徐雷智表示,此次出演有很大的壓力,面對張仃建立的繪畫王國和其身上獨有的大家之氣,不是隨便演繹就可以模仿的,需要下很大功夫去研究、去探索,爭取演出文人愛國情懷的風采和傲骨。由于當時的物質條件所限,青年的張仃身形消瘦,為了更加真實貼切的塑造角色,徐雷智短期強制自己暴瘦以達到神似且形似。該影片是徐雷智第一次參演3D技術的影片,為使影片效果更加逼真,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更好的去還原當年國家風云人物們的風采,希望給觀眾帶來更強烈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