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3D電視顯示技術可以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兩大類。裸眼式3D電視由于技術上的問題還沒有被廣泛應用,在家用消費領域,無論是顯示器、投影機還是電視都是需要配合3D眼鏡使用。而對于眼鏡式3D技術,又可以細分出三種類型:色差式、偏光式和主動快門式,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時分法。目前市場上的3D電視主要是依托主動快門式和偏光式兩種顯示技術。
主動快門式3D技術:英文為Active Shutter 3D,需要配合主動式快門3D眼鏡使用。這種3D技術的原理是根據人眼對影像頻率的刷新時間來實現的,通過提高畫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達到120Hz)左眼和右眼個60Hz的快速刷新圖象才會讓人對圖象不會產生抖動感,并且保持與2D視像相同的幀數,觀眾的兩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換的不同畫面,并且在大腦中產生錯覺,便觀看到全高清的立體影像。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某些企業在宣傳的時候更將其稱為“不閃式”3D。偏振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面,然后3D眼鏡左右分別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這種技術對輔助設備的要求較高,需要畫面具有240Hz或者480Hz以上的刷新率。
目前的兩大技術陣營也是各有各的優勢,從目前的顯示效果來看,主動快門式技術略占優勢,不過也有著眼睛佩戴不舒適、價格偏高等缺點;從價格上來看偏光式產品比較實惠,但從眼鏡成本上就有幾百元的差價,但是對刷新率的要求較高。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3D電視一定要從效果、品質、功能、價格、服務等多方面考慮,最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